梅兰芳蓄须背景资料50字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字美然,北京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霸王别姬》等。他在京剧表演领域取得了极高成就,被誉为“国剧之父”。蓄须是他的标志之一,因为他认为蓄须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展现戏剧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成为他表演风格的一部分。梅兰芳的蓄须造型也成为了京剧艺术的代表之一,深受戏迷和后辈艺术家的喜爱和尊敬。

梅兰芳蓄须主要讲了1956年梅兰芳回故乡泰州祭祖演出,适逢收到邀约赴日巡演的事情勾起了十五年前的一段往事为切入点。在日寇铁骑的威胁下,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梅兰芳让后人知道,真正的一个人,不仅仅存在于表面,更存在于旁人看不到的那冰山一角的最深处,那里也许就是另一个深度。

表面的梅兰芳,是一个让四大美女汗颜的妩媚的绝世女子,但真正的他,是一个阳刚十足成熟稳重道德高尚的真汉子。这就是人的不同角度,这也就是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字梅衣,号梅蘋。清朝京剧演员,中国现代戏剧之父,被誉为“梅派祖师”,其蓄须的形象成为京剧界的标志之一。梅兰芳以其出色的表演技艺和对戏剧艺术的贡献而闻名,被公认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的传奇人物,他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精湛的演技成为一代传奇,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蓄须的形象成为了其标志,也成为了京剧界的代表性形象之一。他在戏剧界的地位无人能替代,对中国戏曲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梅兰芳留胡子是为了表明不给日本人演戏的决心。

1937年日寇占领了上海,为了营造出“皇道乐土”的假象,想请梅兰芳为他们演出。梅兰芳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恨之入骨,不愿为日本人服务,于是便以外出演戏为由,举家奔赴香港躲避。1941年12月,日军又侵占了香港,梅兰芳为了表示不给日本人和汉奸演戏的决心,索性蓄须告别舞台。一天,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十分不悦,就派人要挟梅兰芳,要他登台演出。梅兰芳以牙病为借口暂时推掉了演出,又举家返回上海躲避。谁知,到了上海后,汉奸特务又来威胁梅兰芳,让他马上剃须演出,但梅兰芳面对特务的恐吓,仍然拒绝演出。由于没有演出收入,梅兰芳的生活变得十分拮据,被迫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和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靠卖画度日。在这样艰苦的生活中,梅兰芳仍然挤出一部分资金资助生活更困难的同行。抗战期间,梅兰芳告别了他心爱的舞台,但他蓄须明志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在舞台之外,上演了一出更为精彩的剧目!

背景如下: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日本人三番五次邀请梅兰芳登台唱戏,梅兰芳以民族大义为重,义正言辞的拒绝。为了守住民族气节,梅兰芳依然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香港沦陷后,梅兰芳为了找到不为日本人演出的借口,蓄上胡子,表示不再从事艺术。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