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抛光铜镜

古代抛光铜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维护保养,另一种是制镜甫成时对镜面进行开光处理。

对于日常维护保养,古人会使用磨镜药(也称为玄锡)来处理铜镜。磨镜药是由锡汞合金制成的粉末,使用时将其置于铜镜镜面上,然后用羊毛毡使磨镜药与镜面摩擦,不需要加热,就可以使锡渗入镜面并与镜面合金化,形成一层锡含量高达60%以上的富锡层。这层富锡层非常薄,只有纳米级,而且白亮可鉴。富锡层的表面还会氧化生成二氧化锡薄膜,这可以延缓镜面的锈蚀。如果镜面不受到磨损,可以保持千年不锈,这在收藏界和古董界被称之为“水银沁”。

对于制镜甫成时的开光处理,新铸造的铜镜表面凹凸不平,无法直接用来照面。因此,需要使用磨镜药将镜面处理至清晰可鉴的程度。据史料记载,这个过程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提到:“明镜之始下型,矇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大意是说,刚从模子里铸造出来的铜镜表面很昏暗模糊,照不出身影容貌;需要使用玄锡涂抹,再用毛毡用力擦拭之后,人的头发眉毛细微之处都能在镜中清晰呈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古代抛光铜镜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抛、磨、擦”的方式。首先用铜片做成的抛光石将铜镜表面的锈迹和氧化层抛去,然后再用石头或砂纸磨细,最后再用绸布或者毛巾擦拭,使其光亮如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力度和速度,以达到抛光的理想效果。

此外,针对不同的铜镜材质和表面状态,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抛光工艺,比如采用草酸和柿子水等特殊药剂加速抛光,或者使用鲨鱼皮、砂锅烧等辅助工具进行抛光。

古代抛光铜镜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使用刮刀修整镜面较大的凹凸痕迹,使其平整。

准备磨镜药对镜面进行研磨。磨镜药通常由锡、水银、白矾和鹿角灰等材料制成。具体做法是将锡作为研磨剂中的研磨粒,白矾、水银作为研磨剂的材料,再加上一定量的鹿角灰调匀,制成研磨剂。

将磨镜药置于抛光的铜镜镜面上,用羊毛毡使磨镜药与镜面摩擦,不需加热,即可使锡渗入镜面,与镜面合金化,镜面形成锡含量高达60%以上极薄(纳米级)的富锡层。这个富锡层白亮可鉴,并且表面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锡薄膜可以延缓镜面锈蚀。

通过以上步骤,古代人就可以完成铜镜的抛光工作了。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确保镜面能够达到光滑如镜的效果。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