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云攫石的故事和意思

拏云攫石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没有具体的故事,意思是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的雄姿^[2][3][4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34;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比喻句,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用来形容物体或景象的高大雄壮和气势磅礴。

“拏云攫石”是一个汉语成语,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意指勇敢地挑战困难、险阻,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成就。

关于“拏云攫石”的故事,我们可以在《列子·汤问》中找到。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许由的古代贤人,他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许由是尧帝的臣子,他拥有高超的智慧和才干。尧帝在位时,有五座山神因未得到祭祀而愤怒,导致天下大旱。尧帝为解救百姓,决定派许由去安抚五座山神。许由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毫不畏惧,毅然接受。

许由首先来到第一座山神居住的山,他对着山神诚恳地道歉,并承诺会好好祭祀山神。山神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解除旱灾。许由接着来到第二座山,用同样的方法平息了山神的愤怒。

然而,当许由来到第三座山时,山神却提出一个要求:他希望许由能将天上的云抓下来给他。许由知道这个要求近乎不可能完成,但他没有放弃,他仔细观察云的形状和飘动规律,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长绳,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间。他用力一拉,将绳子收紧,成功地将云朵从天空拽了下来。山神被许由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同意解除旱灾。

许由继续前往第四座山和第五座山,同样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安抚了山神,最终解除了旱灾,为百姓带来了安宁。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不断进取的象征。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