筼筜湖治理历史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旧称筼筜港。其治理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由于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等人类活动,筼筜港逐渐演变成一座基本封闭的湖泊,仅留下1.6平方公里的水面。然而,随着周边城市的发展,筼筜湖面临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筼筜湖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湖区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水体黑臭、蚊蝇滋生,飞禽、鱼虾等生物几近绝迹。为了改善这一状况,1984年厦门市开始了对筼筜湖的治理工作。

在治理过程中,厦门市政府遵循“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二十字方针,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厦门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关停、搬迁筼筜湖周边数十家重点污染企业,修建污水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基本实现了“晴天污水不入湖”的治理目标。

此外,为了提升湖区整体防汛与水体交换能力,厦门政府还建设了排洪泵站、西堤闸门、西水东调泵站、内外导流堤以及海水管道等设施,实现了利用外海潮汐纳潮入湖,有效改善湖区水质与整体生态环境。同时,厦门政府还坚持对湖区进行例行清淤整治,开展红树林种植与湖区园林景观建设等一系列生态治理举措,使筼筜湖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30余年的治理,如今的筼筜湖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城市生态会客厅。这里水清岸绿、鱼虾成群、鸟翔集,已成为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筼筜湖的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