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原文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

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③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④。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⑤。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⑥。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⑦。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元丰三年(1080)在黄州作。章楶,字质夫,作有《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苏轼《与章质夫》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②似花句:谓杨花既象花又不象花。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③从教:任凭、不管。

④无情有思:看似无情,却有意思。“思”与柳丝之“丝”同音双关。此化用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句意。

⑤萦损三句:写柳絮飘飞时引起的闺愁及思妇的娇困情态。

⑥梦随三句:翻用唐金昌绪《春怨》(黄莺“)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

⑦萍碎:苏轼原注:“杨花落水淡浮萍,验之信然。”又其《再次韵曾仲锦荔支》诗自注:“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按此为古代传说,诗人想象,不是科学。

【评点】

朱弁《曲洧旧闻》:章楶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绣织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晃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墙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矣。

张炎《词源》: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直是压倒古今。

沈谦《填词杂说》: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黄蓼园《蓼园词选》:首四句是写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见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阕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

刘熙载《艺概》: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又: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咏杨花为最工。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