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之毒指什么

“五毒”之毒一般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有毒动物的合称。另一种说法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有毒的中药材。具体解释如下:

- 蜈蚣:陆生。身体有多节,头部有触角,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大多以枯枝落叶为食。有毒腺,可分泌毒液。

- 毒蛇:指能分泌特殊毒液的蛇类,其头部多呈三角形,体形较粗短,尾部为短圆锥状。

- 蝎子:节肢动物,身体多为黄褐色,有八条腿,前端有一对螯,尾端有毒腺。

- 壁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

- 蟾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猴子、癞刺。

需要注意的是,五毒的具体含义可能因地域、文化和语境而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五毒也可能指代其他五种有毒的动物或植物。

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端午节有一个习俗就是除五毒。在立夏以后,气候逐渐炎热,大地湿润,有利于有毒动物的滋生和繁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端午节要预防五毒。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