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每亩每人交多少公粮

在生产队时期,每亩土地每人大约需要交3-5斤左右的公粮。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了农业集体化和农业税收政策,生产队需要依据国家规定的粮食产量和税收比例,按照每亩土地每人定额交纳。

同时也要考虑到生产队内部的人口、劳动力和粮食收成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交纳的公粮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生产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同时也为国家粮食收购提供了稳定的生产和收成来源。

在50年代60年代吧,生产队时期每亩每人交多少公粮?

那时候土地产量也不行,也没有用化肥,亩产玉米能达到500斤都不错,每人交千八百斤公粮,土地多的可以多交一点

在中国的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需要向国家交纳一部分农产品,这被称作交公粮。具体每亩每人要交多少公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域、土地肥沃程度、种植作物种类、当年的天气状况等。

在那个时期,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一块土地的平均产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20%-30%)来征收公粮。比如,如果一块地平均能产1000斤粮食,那么可能需要上交200-300斤作为公粮。

然而,实际的征收量可能会根据当地政策、农民的劳动表现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有所变动。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调整,这一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例如,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负担形式也随之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历史已经过去很久,具体的数据可能需要查阅历史档案或专业的历史研究资料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在生产队时期,每亩土地每人需要交纳的公粮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和土地的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1960年代初期每亩土地每人需要交1-2斤的公粮, 1970年代中期则上升到了3-4斤,并且还会根据产量和劳动量进行适当的浮动。公粮的交纳主要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发展和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对于个体农民来说,也可以通过多出售一部分粮食获得额外的收入。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