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在农村叫什么名字

柘木在农村还是叫柘木,有些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方言习惯有一些别称,比如柘桑、桑木、黄桑、文章树、灰桑树、柘子等。柘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它的生长速度缓慢,因此成材的柘木非常难得。在古代,柘木是帝王专用的木材,用来制作家具和染料,因此也被誉为“帝王木”。尽管在现代社会,柘木可能不再像古代那样受到特别的珍视,但在一些传统工艺和家具制作中,柘木仍然因其独特的纹理和色泽而备受青睐。

柘木在农村还是叫柘木,也有一些地区会亲切地称其为“帝王木”。这个称呼源自古代,那时柘木非常受重视,是帝王专用的木材,因此有了这样的民间叫法。柘树喜欢生长在荒地、小路边、林地边缘,是一种较低矮的植物。它的树芯暗藏“黄金”,是一种优质的染料,在古代没有染料的时候,它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柘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它的实用性也非常强。它的纹路漂亮,木质硬实,非常结实耐用,因此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在民间,一直有着“南檀北柘”的说法,足见柘木的地位和价值。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柘木的价值和地位却并未降低。在农村,柘树仍然常见,我们应该珍视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柘木在农村被叫做桑柘木树。

形态特征:

柘木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略具棱,有棘刺,刺长5- 20毫米;冬芽赤褐色。叶卵圆形至倒卵形,长5-14厘米,宽3-6厘米,全缘,偶为不规则3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浅绿色,通常无毛,稀被毛,侧脉每边4-6条;叶柄长1-2厘米,被微柔毛。

它的特点是:落叶灌木,喜丛生,生长异常缓慢;小枝无毛,有棘刺,柔软坚硬;树皮灰褐色,布白色斑点;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雌雄异株;根黄色,可入药。

柘木:桑科植物,为我国历史上著名名贵木料,大多历史文献都有记载,柘木一般不作为家具用材,因其名桑柘,桑与伤或丧谐音,很多地方忌讳。按生长环境分为“山柘”“本地柘”; 山柘指山上生长的料---如山东一带的料。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