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清袁枚古诗懂得了什么道理20字

1、古诗《苔》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苔虽然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有那么渺小,但是它依旧没有放弃,它也想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2、《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

3、原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虽小,也能如牡丹般盛开,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价值。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应保持坚强和自信,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12

清代诗人袁枚也写诗赞美过一种花,这是一种生长在阴暗之处,微小得无人问津的小花——苔花。这首著名的诗题为《苔》。

诗文赏析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白天明媚的阳光照不到的阴暗处,青春洋溢的生命恰恰在这里生长出来。

苔花虽然只有米粒一般大小,但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苔花即为苔藓开出的花。这种不起眼的植物,素来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具备生命的本能和生长的意向。在恶劣的环境里依旧借着点点亮光,顽强的开着细小的花。

这也是诗人袁枚眼光的独到之处。他用短短二十个字,将这种自然界中细微不引人注目的植物,写进了诗歌里,歌而颂之。同时也写出了普通人平凡的一生里,必须要懂得的大道理。

首句“白日不到处”,写了苔的生长环境。如此一个阳光不充足的地方,苔藓却长得绿意浓浓,让人不得不称赞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故而作者写了“青春恰自来”。青春从何而来?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这么小的植物也是一个生命,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苔藓也一样,为了繁衍,它也会开花,也会结果。本来就是极小的植物,她开的花叶也会极为不起眼,可作者却看到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尽管苔花只有米粒一般大小,可这丝毫不妨碍它的绽放!

生命不分贵贱,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微小如米的苔花,都有生长的权利,也都有活下去的追求。

写在后面

牡丹妖娆,桃花冶艳,这些万众瞩目的花自然活得艳丽的。生活在角落处的苔花呢?它们无法开得像牡丹那样令人惊艳,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努力的开放。

每一朵花都有独属于它的花香,无关乎早晚,无关乎大小。

自然界有百花争艳,社会也会如此。

社会的纷繁复杂、个人的成长经历,使得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处于不同的地位。这样也会或多或少的给人留下一些心理差异。

然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得努力的活下去。无论生在何处,处于何种地位,生活都得继续。唯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淡定自若的应对时时变迁的社会状态。

唯有心态积极健康,内心才会丰盈,才会活得顶天立地。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此诗表达了即使环境恶劣,苔藓仍努力生长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应积极向上,不放弃生命的力量。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