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炉怎么建的

地炉多建在堂屋大门两侧或是厨房中。建地炉,先要在地上挖一个长方形,深约一米的炉坑,用砖砌底,再在坑中用砖砌好方形的炉灶,炉旁则埋放一个陶制的大水坛,仫佬人称为瓮坛。瓮坛口要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进坛里。在接近炉坑底部的炉灶中间安三根粗铁枝作炉桥,炉底则要连通一个四方形的煤渣坑,这样,燃烧过后的煤渣、煤灰就可以从坑中挖出,平常煤渣坑用活动的木板盖着。

瓮坛和炉灶的四周,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上再打上三合土,一个功能完备的地炉就建成了

南方地炉是中国传统的烤炉,由地窖和炉膛两部分组成。地窖建在低洼处,深度约在1.5米左右,用砖、土或石块围成,地面覆盖稻草或软石灰,起到保温作用。

炉膛则建在地窖上方,用砖砌成,并在炉顶留有两个烟道。在用火烧红炉子之前,要在炉膛里堆上一层干柴,然后点火,等火烧起来后再放入已经捆好的生面筋,烤至发黑即可。南方地炉主要用于制作油条、馒头等食品,具有口感香脆、外酥内软的特点。

南方地炉是古代南方人在冬天时为了取暖而建的地下火炉,一般建在土地高处,既可利用坡度,又可避免洪水的侵袭。

建造过程中,需要先挖掘出一个长方形的坑穴,然后在坑穴的四周用较坚硬的黏土砌出墙壁,再在内部继续用黏土塑造出单向通风的火炉形状,并用竹筒或木板穿在墙上作为烟道。

最后在地面上设置一个取暖用的灶台,连接到底部的火炉即可。南方地炉因其简单易建、保温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采用,现在依然在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被使用。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