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办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与范围:明确国有企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实际控制的企业及其所属各级全资、控股企业。

管理机构与职责: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负责对所属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委托监管部门对有关企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或委托监管部门在本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指导督促本区域所属国有企业防风化债工作。

债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的债务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有息负债和或有负债。要求企业将债务收支纳入年度预算编制范围,加强管控,注重融资和偿债能力适配性,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重点监管线且经营严重亏损、有重大债务风险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再新增债务融资。

动态管理与风险防控: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管理、债务信息管理及存续债务动态管理,强化债务还款管理,分类落实偿债资金。同时,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以上仅为曲靖市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办法的部分内容,具体管理办法可能因时间、政策等因素而有所调整。如需获取最新、最准确的管理办法,建议查阅曲靖市人民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官方文件。

一、总则

1. 目的:为规范曲靖市市属国有企业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曲靖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曲靖市市属所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二、组织架构

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

2. 企业应当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监督管理层执行。

3. 企业应当设立监事会,监事会负责监督企业财务活动和董事会、经理层的履职情况。监事会成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4. 企业应当设立经理层,经理层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经理层应当按照董事会的决策和授权开展工作,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三、资产管理

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等环节。

2. 企业应当加强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确保资产账实相符、价值准确。对于重大资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评估并报经批准。

3. 企业应当加强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等活动的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收益合理。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和风险评估,并报经批准。

4. 企业应当加强资产收益管理,确保收益的合法合规和有效利用。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应当进行单独列示和说明。

四、财务管理

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内部审计等环节。

2. 企业应当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对于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行为,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3. 企业应当加强财务分析工作,定期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异常情况,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4.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对财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和报告。

五、人力资源管理

1.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招聘、培训、考核、晋升和薪酬福利等环节。

2. 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对于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应当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3.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员工进行教育和帮助。

4.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薪酬福利制度,确保薪酬水平具有竞争力和公平性。对于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可以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六、监督管理

1. 曲靖市国资委负责对市属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 曲靖市国资委应当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和风险防范,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和风险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应当及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和报告。

3. 曲靖市国资委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企业进行约谈和督促改进。

4. 曲靖市国资委应当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知情权。定期发布企业财务报告、经营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七、附则

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曲靖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2. 本办法修订时,由曲靖市国资委负责起草,提交市政府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

3. 本办法与之前的有关规定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

八、附录

1.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图

2. 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5.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6. 企业绩效考核办法

7. 企业信息公开指南

8. 企业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