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鱼浮在水面上怎么回事

至于其中的具体原因,就要来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的分析了。

一、鱼上浮的原因分析可以这么说,不光是冬季天冷后出太阳鱼会上浮,就是在一年四季的其它季节,鱼也是会出现上浮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夏季三伏天的时候,各种鱼都会浮到水面来透气,有时候水里的鱼多了的话还有可能导致翻塘,鱼全部死掉,只不是那是在气压极低的时候才会出现,通常就是注入新水或者人工增氧才能缓解。此时时值冬季,鱼上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

1、趋温性导致的上浮

鱼是变温动物,可以根据周边的水温环境来调整自身的温度,以到达生存的目的。尤其是鲫鱼,虽然有着很好的耐低温性,但是在低温的状态下,自身的活性就会降低,不管是觅食还是在躲避危险的时候,其激动性就会大大降低。即使是在低温下的正常活动,也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的,之后还要去补充,所以,在同等条件下,鱼肯定是愿意呆在温度较高的水层。这就是鱼类趋温性的体现,待在较高温度的水层,其安全性也会好点。

比如:冬季天冷的时候,即使在连续的晴天里,早晚的温度还是非常低的,当太阳升起之后,水表层的温度会最先上升,而鱼对温度的察觉能力是非常敏感的,就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一来是享受这里的水温,二来,其背面的深黑颜色也能直接吸收到阳光的辐射,进一步增加体温。

具体表现:在隆冬最冷的时节,水温最低,水面结冰的时候,尤其是到了下午,鲫鱼成群地浮在水面上,有时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大板鲫,这时你就能清楚水域里有多少货了。而且这些鱼仿佛胆子还很大,见到人了也不愿意游开,一点也不怕人,其实它们也很无奈,表层的水温是在太有诱惑力了,而且时间有限,太阳落山了就没这机会了。

2、趋食性导致的上浮

人类尚且以食物为天,鱼更是如此,作为低等动物,它们的主要时间就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要进食,所以趋食性在它们的身上随时都能体现出来。即使在晚上,只要条件适合,有食物来源,它们也会进食的。更别说冬天里太阳出来的时候,水温上升,它们的行动更加的灵便,为了顺利过冬,为了长远打算,还是会抓住一切机会补充体能和脂肪的。

比如:在出太阳之后,气温的地区差异,会产生气压的差异,也就会产生风,风会将陆地上的一些有机碎屑,草籽等轻物质吹起来,并携带到下风向的水面上。这样水面就会堆积起来形成一层漂浮物,等差不多的时候,鱼就会前来觅食的。

具体表现:在岸边的水面经常会漂浮一层杂物,有树枝,草叶,菜叶,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有机质,而这些东西也为下面的鱼类提供了一层屏障,让人不会轻易发现它们。所以,有时候,我们只要注意隐蔽,将钩饵放到漂浮物的下面,就能钓到鲫鱼的。

3、趋氧性导致的上浮

大家都知道,厌氧菌,是一种在无氧或者低氧环境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高浓度的氧气,比如空气,对厌氧菌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低浓度的氧气会对厌氧菌起到促进分裂生长的作用。而深水区域的含氧量就比较低,属于底浓度的氧气环境,那么当太阳照射到水面的时候,水底的厌氧菌就会加速消耗水底原本就低的氧气,就会导致水底层缺氧,鱼就会被迫离底起浮,而上层的水面含氧量充足,而且温度适宜,鱼类必定喜欢呆在这里。

比如:在水底有水草的地方,会经常有鱼类的光顾和停留,原因就在于,水草在太阳直射的时候,会发生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些氧气就会溶解到水里,所以水草周边的水中含氧量就会大增。

具体表现:在冬季的晴天里,如果我们在水草生长在水底的地方钓鱼,刚来的时候会发现鱼都是浮在上面的,但是看到人就会躲进水草中,而我们走之后它们又会上浮,所以在这样的地方钓鱼就不怎么好钓了。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