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龙灯来源

安徽龙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黄屯板龙灯,起源于东汉时期的黄穰起义,兴旺于李唐,火爆于宋朝,成熟于明初,鼎盛于清朝,完善于当代。板龙灯最初起源于黄禳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板凳舞,又叫“板凳花”,是起义官兵为庆祝胜利,结合乡间流行打“板凳花”武术,围着篝火跳“板凳舞”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当地百姓为纪念农民起义领袖黄禳,把舞草龙与板凳舞融合于一体,形成了今天的板龙灯1。

另一种是朱桥板龙灯,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源由一农夫在田间耕田,他将牛额架在牛尾巴上,而正常耕田牛额应该架在牛颈上,旁人看了说他成仙了,一块地还没有耕完,此农夫突然从水面飞越100多米,直到龙王庙,大声呼道“我要玩灯”。此后,便由该农夫牵头,地方知名人士资助,组织起一支规模宏大的板龙队在民间义演,并规定义演三年,休息三年,直到1937年中止2。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