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经典名篇及译文

以下是文言文经典名篇及译文:

《爱莲说》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醉翁亭记》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而饮于此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四周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向山后走去,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就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转峰回路转之处有亭子檐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是谁建造的?是山上的和尚智仙啊。是谁给它起的名?是自号醉翁的州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啊。太守同宾客们到这个亭子里饮酒欢聚酣醉作乐,因为太守的年纪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啊!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里的啊!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经典名篇及译文:

1.《论语》十则(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渊喜,值得喜爱渊非常多。晋代渊陶渊明只喜爱菊喜。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渊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喜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渊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喜,是喜中渊隐士;牡丹,是喜中渊富贵者;莲喜,是喜中品德高尚渊君子。唉!对于菊喜渊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喜渊喜爱,像我一样渊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渊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剩余:2000